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我家那村子|前南峪村:打造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信息发布者:hejipeng521
    2019-08-12 21:49:38   转载

    58.jpg

      在河北邢台西部山区,有一个名叫前南峪的小山村非常有名。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迁址到邢台,总校就在前南峪村。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曾在这里生活、学习。如今,这里因为植被覆盖率达94.6%,被赞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岁月流逝,抗大离开前南峪、离开太行山已半个多世纪。然而,“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的抗大精神却留在了这里,长期鼓舞和教育着太行山人。几十年来,前南峪不忘初心,从治山治水开始,让荒山秃沟变成了生态旅游区。如今,这里漫山遍野的绿树鲜花,果木林立,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讲解员赵文超:大家好!我是抗大陈列馆的讲解员赵文超。抗大陈列馆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全面反映抗大校史的专题性陈列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它以抗大八位校长的雕塑为中心展开,以抗大教职学员在敌后学习、战斗、生活的圆弧形浮雕为背景。整个序厅为我们讲述了,抗大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克服重重困难,为我党我军培养大批优秀军政干部的峥嵘岁月。

      “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是抗大陈列馆的镇馆之宝。1941年6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为抗大总校在校部驻地前南峪村举行隆重的五周年校庆。抗大总校政治部主持编写了抗大校刊第24期专刊,就是这本“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这本特辑中录入了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战政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和罗瑞卿同志的题词,以及当时各级首长在开幕仪式和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还有学员们描写的纪念诗歌、赞美诗歌等,是抗大陈列馆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讲解员刘小燕:我是抗大陈列馆的讲解员刘小燕,也是这个村的媳妇。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村的发展历程。前南峪村有1500多口人,人均6分田、7亩山,人均年收入18000元左右。从1963年到现在,一直都走的是集体主义道路。从而创造了“坚守宗旨、富村富民”“执着自信、艰苦奋斗”“尊重规律、创新发展”的前南峪精神。可以说,前南峪精神是抗大精神的延续。

      1963年,一场特大洪水把这里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田地冲得一干二净。当时在民兵连的郭成志同志临危受命,制定了20年的长远规划,五年垫田、五年绿化、三年治水、七年治理高标准的生态经济沟。关停三家污染冶炼企业,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2000年污染企业关停的时候,集体年收入670万元;14年以后,2014年的集体年收入增加到了3080万元。

      郭高升:欢迎来到前南峪生态旅游区观光!我是前南峪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郭高升。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这里的最高峰坐化山的山顶。以我的方位看,左手边是抗大观瞻区,右手边是前南峪村民居住的地方,往前走是生态观光区。这里有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5月到10月底,不同的季节、月份,都有应季的果品可供采摘和品尝。

      游客李先生:我们经常过来玩,因为离得近,当天来当天就能回去。我们老家有板栗树,但是没有樱桃。要吃樱桃就得跑到这边来。

      郭高升:为什么说前南峪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因为这里林木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名副其实。从1963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植树、保护水土,才换来了这样的绿色。现在映入眼帘的,挂满红色祈福条的大树,是千年“板栗王”树,传说是武则天当年册封的,这棵“板栗王”树围5米、高12米,树龄2500年。这颗板栗树去年产了160斤板栗,拍卖了38800元。

      保梅:我是春燕农家乐的老板娘保梅。这是我们家开的超市,经营日用百货、蔬菜、水果,日常老百姓用的东西我们都有。我家的农家乐就在超市旁边,有60间客房,我右手边正在做大锅菜,游客们可以吃到柴火炖的大锅菜,味道特别香。农家乐每年的年收入都挺可观的,十多万。我们村几乎家家经营农家乐,比如我姐姐家的农家乐,每到周六日都爆满,回头客也很多。

      前南峪村从1963年开始,在老书记郭成志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努力,经历了治理黄沙、修田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经历了兴办企业,再关停污染企业,最后发展到旅游。目前,前南峪已经发展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园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